不会流量分配怎么做电商?三个小技巧教你轻松应对
本文笔者将与大家一同探讨:什么是流量分发机制?为什么要建立好的流量分发机制?流量分发机制怎么做?
上周,笔者比较精细地讲了一大堆建指标体系的事情,很多朋友留言说看不太懂。笔者也深深地反思了一下,之后的文章,会拆开来写,一篇只讲一个节点分析,这样也更清晰易懂一点。
这周我们来看看,建立了指标体系后,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?
典型比如站内流量分发机制,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内容。
01 什么是流量分发机制?
举个简单的例子:淘宝首页有8个频道页,8个广告位,以及下面的各种聚划算,淘抢购,有好货,淘宝直播等内容。这里面要放什么内容,这个就涉及到流量的分发机制。
流量分发机制,就是将站内的流量,通过一定的策略,将这些流量合理的分配到该去的地方,从而实现流量转化的最大化或者是流量价值的最大化。
02 为什么要建立好的流量分发机制?
提升流量转化:现阶段流量越来越贵,如果进来的流量没产生价值就离开了,对于企业来说,是一个极大的浪费。我们最终的结果指标,也都是一个个细小的转化率组成的,这一块切不可大意。
提升流量价值:流量很贵,但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情况下,促使流量产生更大的价值,直至大于我们投入的成本,也就是ROI为正时,我们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。
战略意图:我们做一个新的项目,或是重点去做某个业务的时候,那么对这一块的业务肯定会进行资源倾斜。就像美团当初对外卖的资源倾斜,淘宝对天猫的流量倾斜等。有了流量才好干大事,三军未动流量先行。
03 流量分发机制怎么做?
有两个大的策略:给用户你想给他看的东西,给用户他自己想看的东西。
从流量的转化情况来看,肯定是给用户他想要的东西是最高效的,但对平台来说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,用户喜欢的内容,并不一定是可以给你带来价值的。
所以,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一条怎么做,下周再去聊聊第二个策略。
流量分发通常我们会有两个比较大的内容:一个是将流量引流到特定的业务线;另外一个是将流量引入到特定的内容(商品)上。
前者通常是会使用固定的栏位来进行引流,而后者往往是使用可配置的广告位来进行。
流量复盘
在进行流量分发机制前,你需要做一个流量复盘,针对站点的各个流量入口进行复盘。
主要评估哪些页面通常会作为从外部进入的入口页,如电商常见的有首页、活动页、商品详情页;内容类产品通常也会是内容详情页,内容专栏(专题)页面,产品首页等。
我们先评估有多少用户是从这些页面开始你的产品旅程,以及各个页面的转化情况。
接下来,我们还需要做的一个事情是:在这些页面进入下一个页面,会有哪些入口去。
如淘宝首页会包含:首页搜索、首页广告位、内容栏位、16个固定业务栏位、商品专题聚合栏位、商品推荐栏位、APP的TAP页等。
淘宝的有好物专题页内又包含格物致、精选、生活馆、母婴馆等内容。淘宝的商品详情页则包含了卖家自己商品关联推荐,以及淘宝推荐的其他卖家商品。
做流量数据复盘的意义在于:当你需要主动推某项内容的时候,你可以找到合适的入口去进行尝试,而不是拍脑袋去做。流量小了你试不出来效果,流量大了业务没承接好则会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。
流量价值评估
我们前面做了流量的整体入口和出口评估,接下来就是流量价值评估。
针对一些核心的动作,来计算流量的价值,如:用户的关键行为可能并非是购买,那么还有分享,加购物车等行为,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行为最终的转化价值来进行评估,算出目前流量的价值?
——如:进入某专题页1000人,这1000人有100人会支付购买,20人会分享,50个人商品加入购物车当天未支付。
那么,我们计算这个1000流量的价值可以用这样的简单公式:
流量价值=(1000*客单价+20人*人均拉新人数*拉新用户付费+50*客单价*购物车支付转化率)/1000
(以上公式为最简单公式举例,实际操作中不同产品对于不同动作的价值评估是不同的)
计算出流量价值之后,我们就需要对各个入口的流量进行价值评估,当前的入口是否达到了应有的价值。
流量重新分配
最后,就是流量的重新分配,我们会针对各个业务线来进行流量的评估——即我给你多少流量,你需要给我带来多少的收益。这个收益不仅限于是收入钱,可以是拉新的用户,也可以是进行了某些活跃操作。
我们会针对流量价值高的业务给予较高的入口,针对流量价值较低的业务,则会去帮助其解决相应的问题。之后再去提供更多的流量,而不是不管不顾,直接就给你大流量,最后损失的是自己。
对于引导某些专题页或者是商品的时候,同样也是需要考虑流量价值的问题。给你广告位,你需要给我带来相应的回报,给你更多入口,你需要给我带来相应的收益。
当然,对于某些战略层面的产品,可以短期接受低流量价值的情况,但是绝对不可以将流量全部引过去却没有回流,这对流量是非常大的损失。
今天的内容大概就这么多,下一期我们一起来聊聊从产品层面,如何去设计好的流量分配机制。
下周见~
本文为运营喵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